这是因为猪的食性更杂,对饲料无甚要求,水生植物类、发酵青饲料类、发芽饲料皆可,明代还有人用蝗虫喂猪,结果猪初重二十斤,旬日肥大至五十余斤。原来是朋友带着猪和小羊路过一个河边时,小羊因为想吃和路边最边上的美美的青草。如今中国的猪肉消费量确实可以傲视全球,但是您知道吗,虽然我们的祖先从原始社会就开始把猪肉作为食物,但中国人并非自古以来就对猪肉情有独钟,羊肉曾经统治中国人餐桌肉食上千年。
这就迫使农民把家里养的猪杀净吃光,小猪也一起扔掉,生猪和猪肉一时间在市场上绝迹。但这时猪竟然动了,猪竟然跳入了水中,然后它游到了小羊身旁,用它的头一直拱着小羊。宋朝宫廷御厨一年开销羊肉43万斤,而猪肉只有4100斤,御厨止用羊肉甚至成了两宋皇室的祖宗家法。
1、猪肉价格上涨
到了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元代,羊肉更是独占鳌头,非但蒙古人以之为主食,汉人食用羊肉同样普遍,就连风行高丽的汉语口语教科书《老乞大》也说到做汉儿饭,有羊和鸡。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根本就不含任何贬义,猪不仅在百兽中拥有很高的地位,而且尚可与百兽之王的虎相媲美,那时,猎手们对猪的敬畏也往往重于虎,大多认为猪是衡量勇敢的尺码。
2、猪救同类
年的除夕大宴,乾隆皇帝一桌就用去猪肉65斤及野猪肉25斤,而羊肉只有20斤。除了因宗教禁忌不食猪肉的兄弟民族之外,在基本上以素食为主的中国人的生活中,从养猪中获得的猪肉,占据着中国人日常动物蛋白质的最大份额,成为压倒性的主要肉食来源,其重要性比其他所有陆地动物都大。直至今日,猪肉的数量优势已经不可动摇,其年产量竟达羊肉的十倍,经过两千年与羊肉的PK之后,猪肉终于逆袭成功了。
3、猪肉和鸡蛋的做法
汉代既有泽中千足彘(250只猪),此其人皆与千户候等的记载,亦有许多人家拥有千足羊(250只羊)的说法,足见养猪与养羊难分伯仲。再者,古人的社会活动,也大多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如事甲骨文就像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古人的全面素质,也大多以猪事为坐标来衡量,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那么不能捉猪就是怯懦。
4、猪救猫
唐代文人笔下经常出现的是羊羔美酒,猪肉却鲜有提及,这从《太平广记》中有关唐代肉类的记述总共有105处,羊肉独占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便可见一斑。明代初期的永乐年间留下的一份御膳菜单显示食材包括羊肉5斤及猪肉6斤,羊肉渐落下风;到明代后期光禄寺留下的宫廷岁用牲口数记录则是18900口猪,10750头羊,猪肉已是后来居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干脆写道:猪,天下畜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changguiguanli/2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