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2年,仙桃市黄鳝养殖规模达到10.58万亩、210万口网箱,产量占全国20.2%。先锋村养殖户林芝草养殖300口网箱黄鳝,去年拿出一部分试水人工苗。李忠介绍,经过3年探索,2015年,在实验室完成了黄鳝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的技术研究——黄鳝亲本规模化产卵率80%以上、受精率80%以上、孵化率80%以上,可以量产。
李忠被打动了,他来到张沟镇,与黄鳝养殖大户陈振华合作成立忠善黄鳝苗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由于当时学术界和养殖界对黄鳝全人工繁育都不抱信心,李忠只能找到荆州周边的养殖户朋友,在简陋的屋棚里展开试验。然而,6月中旬集中爆发的黄鳝弹状病毒,在一周之内损失500多万苗种,黄鳝全人工繁育的产业之路一下子被推到了悬崖边。
1、黄鳝养殖视频
目前,在省内,洪湖、监利、汉川黄鳝养殖逐步形成规模;放眼国内,安徽、江西等地黄鳝养殖呈后来居上之势。黄鳝人工催产、受精并不难,但受精卵必须在亲鳝吐出的泡沫中孵化,不然都会夭折。由于人工苗习性不一样,养殖初期需要隔天投喂,不少养殖户仗着自己是老把式,不按李忠的要求做,依旧按照老习惯喂养,导致鳝苗进食过多,大量死亡。繁育、投苗、养殖、起网……李忠围绕黄鳝的一生,进行全周期试验。
2、黄鳝养殖成本和利润
他找到养殖户朋友,从野外摸出正在产卵的黄鳝,开始进行人工产卵实验。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科研人员投身黄鳝规模化人工繁殖,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以至于水产学界、养殖业界形成了不可能规模化人工繁殖黄鳝的共识。李忠找到几个规模较大的养殖户,给他们提供苗种,要求按照自己的技术指导进行养殖,一个周期下来,成本比野生苗低,收获的成鱼量也超过往年。
3、黄鳝养殖的最新技术
早在1944年,中国淡水生态学奠基人、著名鱼类学家刘建康院士发表《鳝鱼的始原雌雄同体现象》,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黄鳝的性别转变规律——从出生到性成熟,它是雌性的,产过一次卵后,它的卵巢就转化为精巢,变雌为雄,以后就永远不会产卵了,终生为雄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changguiguanli/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