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荷灯又称放河灯,是一种汉族民间的祭祀及宗教活动,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买粉调糊糊,摊成博饼烤熟食用。这时候大家就能发现,夏至日这天的影长要比前几天的短,因为夏至正午的影子是北半球一年里最短的。在夏至日前几天,拿一根竹竿立在地上,测量影子的长度,再在夏至这一天正午时分测一次,把这次测的和前几天测的影长做比较。
夏至日忌讳剃头的习俗来源于清朝时期,据说这天不仅要按说起居,不准撒谎骂人,而且这天如果剃头理发则影响人的财运。硕大的池塘里,罕见的并蒂莲静静地挺立在水上,如同下凡的仙女,高贵动人。我国古人将夏至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还有的地方爱在酷热的夏天吃热面,那叫锅挑儿,据说有辟恶之意,吃热面是为了驱除邪恶,多出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
1、夏至节的风俗有哪些
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除了夏至节以外,也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藏在岭南的二十四节气》栏目以原创漫画故事花生一家为载体,讲述二十四节气的岭南故事。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腹而鸣;半夏生指的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半夏开始生长。
2、夏至节的风俗吃什么
陈希龄的《恪遵宪度》里这样解释夏至的至,即至极,这一日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处,白天一年中最长,正午日影一年中最短。江苏、浙江等地,夏至日坐门槛,俗言左门槛就会患疰夏,夏至日起温比较高,因此最好坐在阴凉的地方。另外,夏日炎热,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农民来说,最害怕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因为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夏至日,天气越来越闷热,而村口的榕树下的大理石板凳,则为花生一家带来丝丝清凉。古时候,每年的夏至节这天,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豌豆在南京也叫作安豆,所以豌豆糕也被称为安豆糕,在夏至吃豌豆糕有着节节高以及平安健康的寓意。夏至这一天,正是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最长的时候,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也是昼长夜短。湖南长沙地区有民谚吃了夏至羹,麻石踩成坑,意思是人们吃了夏至羹,就会变得有力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danji/2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