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女同性恋更倾向于男性特有的性唤起,有着更流动的男性女性气质,但并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她们可以更准确的判断自己的性取向。这些变量更容易改变女性的性反应能力,因此女性比男性会在性吸引、性唤起和性取向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流动性(Wallen,1995)尽管自古以来女同性恋曾被记载于多处文化中,直至今日才出现蕾丝边、拉子等字词,用以形容女同性恋者。
理直气壮,汉语成语,读音是lǐ zhí qì zhuàng,意思是因为理由充分,所以说话气势壮。环境压力会提高女性的催产素水平,由此更容易导致亲密关系,尤其是和同性(Taylor et al, 2000)比方说,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认为自己是双性恋或同性恋的概率比未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高出了900%,而男性的这一概率仅翻了一倍;
蕾丝边可作为名词,意指自认或被他人认定拥有女同性恋特质的女性;亦可作为形容词,表与女同性欲望相关事物的特性。换句话说,女性是否拥有较强的男性气质,与她是否对偏好的性别产生更强的性反应是没有关系的。这样的说法来源于他针对女性性取向的一个实验:他让345位女性志愿者*观看性感魅力的裸体男性、女性自慰视频,并使用眼动追踪技术检测了她们的瞳孔变化和生理反应。
通常来说,无论女性的性取向是什么,她对男性和女性的性刺激都会产生反应;而男性的性反应对象会和他的性取向保持一致(Bossio, 2014; Chivers et al., 2004;2007;2014)。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大官们叫的什么联饿、联共、扶助农工,全是一派胡言。再有一些直女,会特别爱撒娇,偶而怡情,总是这样会让男生受不了。
认同自己是纯同性恋的女性相对是个例外,对同性的性反应高于异性。除此之外,研究发现女性在性反应系统(性唤起)和非性行为上的偏男性特质是独立、互不影响的。黑色三角形代表着女同性恋的身份标识,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者使用其为活动标志。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在说直男,由此引申出另一个词汇mdash mdash直女,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比如一位女性可能自我认同为女同性恋,但她会感受到强烈的男性性吸引,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此种不一致性(Diamond, 2000)女同性恋研究摆脱了男同性恋研究,在近年来发展为酷儿研究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比方说,双性恋男性对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产生性反应,因此他拥有女性特有的性唤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danji/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