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池塘仅鲫发病死亡,个体为100克~300克,偶见500克左右。若为病毒性疾病,应采取增氧、稳水、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及时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若为细菌性疾病,应科学使用抗菌药物,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敏感性抗菌药物;若为寄生虫性疾病,应明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针对性强的杀虫药。鲫鳃出血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发病猛,传播快,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防为主。
以上主要针对鲫主养池塘,由于鳃出血病流行期亦是细菌性败血症、草鱼三病与指环虫、鲫孢子虫等病害高发期,混养、套养池若发生鲫鳃出血与其它疾病并发情况,则应综合考虑主套养品种的经济价值,有所取舍,及时、合理救治。年鲫鳃出血病发现于江苏,随后迅速蔓延至我国华东、华南等鲫鱼主养区,其传染性之强、发病率之高、死亡率之大一度让作为我国银鲫主产区的江苏射阳、大丰等地渔民谈之色变,将其称为鱼瘟。
1、银龙鱼混养
诺卡氏菌病:病原为诺卡氏菌,主要危害鰤、鲈、乌鳢等鱼类,流行高峰期为9月~10月。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随着立秋与处暑节气的相继到来,北京市昼夜温差逐渐变大,天气也逐渐转凉,水质变化大且复杂,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易出现缺氧、鱼病等各类问题。
2、银龙鱼vs金龙鱼
在鳃盖张合或鱼体应激、跳跃时,血水会从鳃部流出,部分非典型病鱼可能没有鳃出血症状,部分病鱼鳃盖上有红斑,即美人斑。细菌性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鳙等淡水鱼类,水温在18℃以上开始流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鲫、鳊、鲢、鳙等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
3、银龙鱼苗
患病鱼身体失去平衡,鳃贫血呈苍白色,解剖可见脾肾肿大、充血、糜烂,常见有腹水。现将鲫鳃出血病与细菌性败血症两病之差别做如下介绍,望为养殖户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做好防控提供参考。对已发生鳃出血病的池塘,应尽量减少对病鱼刺激,增加水体溶氧,同时注意场区和工具设施的消毒,及时打捞病、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交叉感染。
4、银龙鱼水温要求
锥体虫寄生在鱼类血液中,以渗透方式获取营养,病鱼早期不表现明显症状,严重感染时病鱼反应迟钝,血液变淡、严重贫血,鳃盖、头部及体表出现溃烂,肝、脾、肾明显肿大。准确判断病情是有效防治疾病的前提与基础,鲫鳃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流行时间重叠,且都有出血症状容易混淆,故而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十分重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fangzhifaguizx/6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