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年6月22日是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拜祭龙祖的节日。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1、哪天是七夕情人节
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端午是入夏后首先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2、哪天是二伏
一类是驱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有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3、哪天是感恩节
端午节来临,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与敬意,祈愿祖国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源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
4、哪天是一九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fangzhijingying/1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