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农谚形容夏至后进入三伏天,耕地就像用水浇灌花园一样,需要频繁灌溉。这句农谚意味着如果夏至这一天没有下雨,那么三伏天可能会非常炎热;而如果夏至下雨了,秋季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比如,三伏不热,五谷不结,这句话意味着三伏天如果不够炎热,庄稼的收成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夏至后的首先个庚日,被认为是阴气开始显现的日子,也就是头伏的开始。
而8月23日为末伏的最后一天,还处于三伏天的范围内,因此,8月24日为出伏。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总之,夏至三庚数头伏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而农谚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三伏天的经验和智慧。
1、夏至三庚数头伏是怎么算出来的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今年的夏至是6 月21 日,那么第三个庚日就是7 月13 日,这一天将正式进入伏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2、夏至三庚数头伏最简单方法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所以,夏至三庚数头伏这句农谚,实际上是古人观察大自然、顺应天时的智慧结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jichangjianshe/19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