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在多米尼加共和国还被奉为国鸟,国徽上是一只名叫西色罗的金刚鹦鹉,是中美洲岛国独立自强的象征。对送检的死亡和发病的10~15日龄的虎皮鹦鹉幼鸟进行病理剖检观察,无菌采集发病鹦鹉的肝脏、肺脏及心包积液进行病原检测。伊斯利先生没有抛售过任何一只蕾丝亮体(Laced Clears)虎皮鹦鹉,一直到1965年才在美国虎皮鹦鹉协会公告上发布了首先条关于该种虎皮鹦鹉的销售信息。
但是,显性亮体种虎皮鹦鹉也可能是在澳洲南部贝弗利的鲍勃·汉考克(Bob Hancock)鸟舍首次出现的,那时候他繁育出了一种被他称为黑翅黄虎皮鹦鹉(Blackwing Yellows)和黑翅银虎皮鹦鹉(Blackwing Silver)的鸟,这个名称被沿用了很多年。
1、鹦鹉科鸟类图片大全
显性亮体种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来讲呈现显性,因此一只有着单条显性亮体种基因的虎皮鹦鹉就能够将一只野生型虎皮鹦鹉变成显性亮体种虎皮鹦鹉(SF),将其身体颜色变成淡绿色。不同品种间体型差异较大,体型最大的紫蓝金刚鹦鹉身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蓝冠短尾鹦鹉身长仅有12厘米。
2、鹦鹉科 百科
鹦鹉幼雏病(budgerigar fledgling disease,BFD)是由禽多瘤病毒(avian polyomavirus,AP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目前对鹦鹉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3周龄以下的鹦鹉雏鸟易感,表现为羽毛发育迟缓、消瘦、腹部肿胀和神经症状等,致死率极高。近年来,我国引进大量鹦鹉,造成外来鹦鹉疾病的传播,但对于鹦鹉疾病的研究却很少。
3、鹦鹉科普书籍
其中有很多虎皮鹦鹉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血系,而有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鹦鹉则被报道,可能拥有同一种基因。这个品种最早出现于1933年,一堆天空蓝虎皮鹦鹉生下了四只天空蓝虎皮鹦鹉雏鸟和一只黑翅银母鸟。
4、鹦鹉科普动画
PBFDV和APV混合感染的情况比较多见,而且PBFD和BFD症状相似,在诊断时要做到准确诊断,做好鉴别区分,如1998年Ramis等首次在鹦鹉养殖舍中发现PBFDV和APV的混合感染,吴汝娟等对青岛市的发病鹦鹉进行PCR检测,发现存在PBFDV和APV的双重感染。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合集将阐述完整的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种类及示例。
5、鹦鹉科研项目
PBFD和BFD是鹦鹉的常见传染病,在鹦鹉养殖中较为多发,危害严重,对幼雏影响较大,致死率较高,成年鹦鹉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这为养殖场的疾病预防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
6、鹦鹉科鸟类
莱茵哈德·莫克丁(Reinhard Molkentin)在1990年从加利福尼亚州进口了两只显性亮体种虎皮鹦鹉,1992年怀尔德·霍特(Wilfried Kopp)从海尔·莫克丁(Herr Molkentin)手里买走了那对虎皮鹦鹉的雏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shengnong/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