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情况下,眼镜王蛇用它肌肉发达的身体绞杀猎物,尽管这并不常见。科学家使用细胞色素B的基因分析和多基因分析表明,眼镜王蛇是接近曼巴蛇(Mamba)的遗传谱系的早期分支,而不是眼镜蛇属。泰国的一项调查报告称,因眼镜王蛇咬伤而接受治疗的35名患者中有10人死亡,其死亡率(28%)高于其他眼镜蛇物种。一只雌性眼镜王蛇会筑巢来存放卵,卵在整个孵化期间都会受到保护。
由此可推断,在泰国地区眼镜王蛇毒性与食性的关联,幼年眼镜王蛇因为体型限制,捕食的猎物更广泛,带有哺乳动物,需要更多的神经毒含量去制服这些猎物,从而毒性更强。当抬起身体时,眼镜王蛇仍然可以向前移动,进行远距离攻击,人们可能会误判安全区域。在东南亚,由于森林砍伐和农业用地扩张,眼镜王蛇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这是对眼镜王蛇的主要威胁。
1、眼镜王蛇大战巨型蟒蛇
在印度东北部,有记录的眼镜王蛇分布在西孟加拉邦北部、锡金、阿萨姆邦、梅加拉亚邦、那加兰邦、曼尼普尔邦和米佐拉姆邦。当食物匮乏时,眼镜王蛇也以其他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如鸟类和蜥蜴。Pakokku部落的成员在上半身用混合了眼镜蛇毒液的墨水纹身,每周接种一次,他们相信这样可以保护他们免受蛇的伤害,尽管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
2、眼镜王蛇vs蟒蛇
在对泰国眼镜王蛇的研究中,2岁以下的眼镜王蛇LD50可达0.45mg/kg,但是随年龄增长不断变弱,成年平均为2.5mg/kg。眼镜王蛇拥有一种强大的神经毒性毒液,被咬后30分钟内就会死亡。在泰国,一种姜黄根的混合物已被临床证明,当摄入眼镜王蛇的毒液时,可以产生强大的恢复力。
3、眼镜王蛇的天敌
对于东南亚的眼镜王蛇,它每次咬一口可以释放高达420毫克的干重毒液(400-600毫克),通过静脉注射对小鼠的LD50毒性为1.28毫克/公斤,通过皮下注射为1.5至1.7毫克/公斤,通过腹腔注射为1.644毫克/公斤。在新加坡遇到的野生眼镜王蛇看起来很平静,但当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它们会奋起自卫。并不是所有的眼镜王蛇咬伤都会导致中毒,但它们通常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4、眼镜王蛇纪录片
泰国红十字会生产的一种多价抗蛇毒血清可以有效地中和眼镜王蛇的毒液。眼镜王蛇被视为印度的国家动物,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缅甸的神话和民间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中南半岛射毒眼镜蛇(Naja siamensis)等东南亚的著名毒蛇不同,眼镜王蛇不会喷射毒液。作为对比,舟山眼镜蛇(Naja atra)的神经毒对人效果就没那么好。眼镜王蛇的皮肤是橄榄绿的,躯干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条纹,这些条纹汇聚到头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shengnong/6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