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蟹,既保留了螃蟹原有的滋味,也锁住了其内在的营养物质,最是鲜美,再配上食蟹的奇技淫巧,俗称蟹八件,这大概就是食客们对螃蟹最大的尊重了。相传隋炀帝喜食糖蟹,每每吴地进贡腌渍好的螃蟹,食用前隋炀帝都会先把蟹壳擦拭干净,在蟹壳上贴上金缕龙凤花云后慢慢食用,这些螃蟹也因此被称作是缕金龙凤蟹。待螃蟹洗净后,将黄酒与酱油、醋、糖、盐、姜丝调成汁浇在螃蟹上,酒香和蟹香相互浸入,融为一体,亦能起到暖胃祛寒之效。
蟹胥,即蟹酱,起源于古代《周礼·庖人》里的记载,指把蟹剁碎、腌制后得到的蟹酱,这种做法一般是用来处理腥味较重的海蟹。等到了农历九、十月间,江湖大地,水乡圩区,雌蟹黄满、雄蟹膏红,是持蟹饮酒的最佳时节。蟹,自古便有四味之说,大腿肉,肉质丝短纤细,味同干贝;小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蟹身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素,营养丰富。
1、绣花脊毛蟹
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指的是农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为丰满,农历十月,公蟹的蟹膏(俗称蟹油)长得最为厚实,故而有了农历九月里吃母蟹,农历十月里吃公蟹之说。
2、绣花脊
据唐代岭南中国风土录《北户录》中记载,糖蟹的制作,需挑选新鲜、完整的活蟹养在水中,待其吐尽泥沙后,放到煮过放凉的糖浆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取出放入干净的翁中,加入适量的蓼汤和盐,封住瓮口保存二十天,再将蟹从瓮中取出,在蟹脐中放些姜末,重新放入瓮中加入蓼汤和盐,继续密封保存。
3、绣花脊熟肉蟹
避风塘炒蟹、咖喱面包蟹、香辣蟹、蟹粉狮子头、蟹酿橙、蟹粉小笼包、蟹黄豆腐煲、蟹黄焗年糕……螃蟹与各类美食的碰撞还有很多很多,但李白早在《月下独酌其四》中便已道明,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螃蟹的官配,还得是酒。红葡萄酒,单宁酸涩,与高脂肪、高蛋白的螃蟹搭配,既影响了葡萄酒的果味,又削弱了蟹肉的鲜味,但清爽的白葡萄酒与海蟹却是相得益彰。
4、绣花脊熟螃蟹能吃吗
随着食客们的喜好变化,以及螃蟹们的进化发展,蟹榜上的排名或许早已变了模样,但是老祖宗们对蟹的喜爱却被承袭至今,不仅体现在对食材的精细化分类上,各地的花式吃蟹大法,更是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蟹肉鲜甜香气四溢,黄酒柔和缓缓入口,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琥珀色酒液与白嫩蟹肉交融,一起持蟹饮酒,来一场秋日蟹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changdaojibing/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