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4月至9月最为活跃,人与动物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活动范围很小。蜱虫携带的病原可经卵传递,也有许多病原经发育阶段传递,但病原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蜱的唾液腺分泌传播,在叮咬人或动物的皮肤时,会把吸血器官探入人或动物皮肤里面,在吸血时,可将自身携带的病菌或病毒传播给人和动物。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森林脑炎、出血热、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不建议使用凡士林、指甲油或打火机强行逼出蜱虫,这样做不仅会伤到自己,还会刺激蜱虫分泌毒素,增加感染风险。
1、蜱虫叮咬后怎么处理
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叮咬史。从蜱虫活动区域回来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症状,要警惕蜱传疾病。硬蜱寿命自1个月到数十个月不等;软蜱的成虫由于多次吸血和多次产卵,一般可活5、6年至数十年。
2、蜱虫的克星
发现被蜱虫叮咬、附着皮肤上,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越靠近它的口部越好。户外活动后,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外套、背包和宠物体表,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同时建议要尽快沐浴更衣,并检查身体是否有蜱虫附着,尤其是头发内、耳朵内侧和周围、手臂下方、肚脐内侧、腰部、膝盖后侧、腿根部等。蜱虫,俗称壁虱、草扒子、狗豆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
3、蜱虫为什么不能直接拔
蜱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蜱虫可以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若发现有蜱虫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虫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拔取,可用酒精喷涂在蜱虫身上,再用干净的小号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避免蜱虫头部残留体内。蜱虫吸血时间较长,一般成年蜱虫可以在宿主皮肤上吸血6-12天。
4、蜱虫一般会在哪里出现
分为硬蜱和软蜱两种,成虫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盾板的为硬蜱,无盾板者为软蜱。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蜱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皮肤损伤和瘙痒,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fangzhifaguizx/6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