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技术是水稻界乃至世界粮食界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开创了水稻育种的一个革命性的新途径。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纯系品种是不会分离的,只有杂种的后代才可能出现这种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定律的分离现象。到了2005—2008年,全球出现第二次大的粮食危机,但是1996年我国提出来一个超级稻的计划,在2004年、2005年左右,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超级水稻大面积推广,我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年,何登骥教授与黄永强结缘,对这个一心一意要保留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水稻种子,坚忍不拔奋斗在农民科研道路上执着追求者给与了无私的帮助,直到2021年何登骥教授破格录取黄永强等为亲传弟子。胡培松,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水稻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专家。一季稻大面积种植亩产从2000年的700公斤,攀升至2023年的1251.5公斤。
1、长沙种出2米2高巨型稻致敬袁老
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袁隆平一直以来的两个梦想,也是两个一脉相承的科学理想。我们希望通过改良,培育出一个类似于北方的稻花香的南方的粳稻品种。年4月,袁隆平应邀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与会的是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科学家。
2、长沙种出2米2高巨型稻致敬袁隆平
那么,如何挖掘我国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发现高产优质的水稻基因?亲传弟子团队领军人黄永强在午宴上,对老师何登骥教授,对专家组组长袁广来教授的莅临重庆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汇报说,何登骥教授的功能稻在重庆已经大面积开花结果,今年已经有100多万亩列入了田间播种计划。在得到上级批准后,袁隆平主动提供了三个野败型不育系材料,由中国农科院转交给国际水稻研究所。
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不仅如此,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还邀请袁隆平出席股东大会,并安排他坐在了首席的位置。量的问题解决之后,培育高产优质水稻成为未来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年7月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经合组织共同发布的《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23—2032年农业展望报告》指出,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农业和粮食产量将继续增长,但由于人口趋势影响,增长速度将低于前十年。
袁隆平在1966年2月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杂交水稻研究的首先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截至2022年底,我国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4万份;而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国家中期库保存着8.6万份资源,在水稻起源与演化、功能基因组等研究方面具有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huanjingkongzhi/1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