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不少台湾省群众也喜欢饲养宠物鸟,宠物商人就从东南亚及南亚等地进口了许多其它种类的八哥,有些外来种八哥也逃出囚笼,在野外定居下来。按这个说法,我在泰山看到的八哥如果是一只野生八哥,那它应该是分布最北的八哥了。
打开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查询一下,今年元旦到六一期间仅在北京就有41笔八哥的观测记录,这还只是上传了的记录而已,对观鸟爱好者来说,八哥属于常见的菜鸟,很多时候看到八哥,都会习惯性地将它们当做背景群演,不会特意记录下来。大意是:鸲鹆鸟产于南方,南方人把它捉来调理了它的舌头,时间长了它学会了说人话,但只能学几句简单的话,一天到晚说的就那么几句。
1、八哥说话要剪舌根吗
因为八哥会学舌又容易饲养,常被人养作(非法)宠物,贸易需求量很大,每年春夏都有大批的八哥雏鸟被贩运到北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从前人们认为鹦鹉之所以能学舌,就是因为它的舌头肥厚灵活类似人的舌头,所以能够学人说话;而八哥的舌头尖细僵硬,得先用手捻掉它舌头表面的一层硬皮,让它的舌头变软,才能学会说话。知了对鸲鹆说:你能学人说话固然很好,但你所说的并不是你想说的话,哪有像我这样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更好呢!
2、八哥说话要剪嘴角吗
现在中国台湾除了原生的台湾八哥之外,还有多种入侵的外来八哥,比如家八哥(A.tristis)、林八哥(A.grandis)、丛林八哥(A.fuscus)、爪哇八哥(A.javanicus)等,它们与台湾八哥习性相近,对食物、巢址的需求几乎一样,与台湾八哥产生了竞争。另外,鸟类没有嘴唇,即使它们有类似人类的舌头,坚硬的鸟喙也无法配合舌头的动作来调节发音。
3、八哥说话要剪舌吗
将八哥和鹦鹉并列,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两类鸟儿的学舌能力不相伯仲。最常见到的景象是一堆堆的八哥落在草地上,边往前行走边低头觅食。我首先次见到自由飞翔的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是在泰山脚下,那只鸟一开始在校园的草坪上觅食,有人从旁边经过,它展翅起飞,翅膀下清晰的白斑让我认出了它的身份——八哥。
八哥是椋[liáng]鸟家族的一员,椋鸟科(Sturnidae)是雀形目的一科,大概包括一百多个物种,其中一些原产于亚洲的物种被称为八哥(Myna),尤其是八哥属(Acridotheres)及近似的一些种类。所以,八哥学舌其实是控制鸣管中的鸣肌和鸣膜,来模仿人类说话的音调,舌头对它来说只是辅助进食的器官,并不是发声器官。
明代冯梦龙的《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里有这么一句:这小鸟儿,又非鹦哥,又非鸲鹆,却会说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jichangjianshe/1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