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一句40字的记录变成一部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和史实多有据可查,马伯庸读史解史的功力堪比文字考古。谈起新作,免不了会与之前的《长安十二时辰》相比较,对于两者最大的不同,马伯庸说道:《长安十二时辰》关注的是同一个地点的时间变化,长安城的24个小时。马伯庸总能从浩瀚的史料中,发掘出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巨细无遗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马伯庸:中学时代喜欢在课堂上偷偷写小说,如果周围很嘈杂,说明老师在热情授课,我很安全。马伯庸:最大的红利是,我对于选择走作家这一条路的信心更足了,应该没走错。马伯庸:读者是不可能被讨好的,因为读者在你这里期待的是一种未知的愉悦。
1、马伯庸祥瑞事迹
马伯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开脑洞的过程,我原来也以为这是一个开脑洞的过程,其实不是,后来我发现,这是属于大量阅读之后必然会产生的火花,你要产生灵感,你要从这些史料的细枝末节中找到有用的内容,你必须做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有这种积累的土壤之后,这个土壤才能生长出灵感,才能生长出脑洞。马伯庸:我没有特别去想过这事,我觉得写作还是一件相对纯粹一点,写出让自己满意的好故事。
2、马伯庸祥瑞御兔事件
马伯庸:美食是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人生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马伯庸:我不是考古学家,我只是从许多考古与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里汲取养分,为我所用。这并不是他首先次做客上海书展,但《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马伯庸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3、马伯庸祥瑞亲王
马伯庸:我在上海读大学那几年,去得最多的是上海书城,那时它刚刚开张,我记得那时每逢周六周日,我就坐公交车,或者借一个自行车,从鲁迅公园,骑到福州路,到上海书城逛一天,中午随便吃点饭,然后下午再逛。在马伯庸最新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两京十五日》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明洪熙元年,当朝太子朱瞻基宝船在南京秦淮河畔被炸沉,天子病危消息传来,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巨变令太子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
4、马伯庸祥瑞事迹录
由于《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的热播,让《两京十五日》又一次得到影视行业的青睐,据马伯庸透露,目前已经授出影视版权。马伯庸:有,方方面面的人会找过来谈合作,有一段时间应酬不暇,让我变得有点社恐了。此外,新作《两京十五日》由一个人的拯救,换成一群人,马伯庸这样总结:独角戏不如群戏好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zhongji/2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