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碧螺春的得名,说法众多,流传最广之说便是:康熙南巡途径苏州时,对时称吓煞人香的茶饮后大加赞赏,但认为此茶原名不够雅驯,又因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赐名碧螺春。碧螺春手工炒茶技艺蕴含了吴中人对自然的尊重、对茶性了解、对品质的追求,已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宋代范成大钟情的水月茶,到清代诗人陈康祺笔下的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再到江苏省首件地理标志商标,她一步步走上茶生巅峰,成为春茶界史诗级地理标志。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种奇观。
1、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哪里
明前碧螺春,五斤鲜叶一斤茶,从采摘到成茶,全部由手工完成,要经历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道工序,且当天采摘的鲜叶必须当天炒制,因此,碧螺春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夫茶。早春,站在东山上,我们能看到天地、高树为框,碧螺春茶正是这画中的主角;又或者把茶树、果树作为前景,画面远处太湖上的三山岛,是当年巩俐拍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地方。
2、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地
采茶的工人,每天清晨5点就会入画采茶,因为这时候的茶芽没有经过阳光照射,最为鲜嫩。既得天地垂青,聪明的洞庭山人便因势利导,将茶果间作的种植方式传承至今,江苏吴中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也成为了苏州首个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美方带头,北约32国修改对华称呼,新西兰总理:中国必须遵守公约。名称演变的过程中,茶客们也不断地尝试用各种方式,激发出春日的这缕鲜香。
3、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在哪里
对比万亩茶园物种单一带来的水土流失,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保持了土壤中不同有机物以涵养茶树,并增强了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降低农药杀虫剂的使用;营造茶树与果树的高低差,太阳光穿过果树后变成了漫射光,再落到茶叶上时,就成了茶树喜爱的花太阳。起初,洞庭山人给她取了个特别接地气的名字——吓煞人香,直到清朝,康熙帝南巡时,赐名碧螺春。
4、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于哪里
这里物产丰富,从春天开始,碧螺春茶、枇杷、杨梅、橘子、大闸蟹,依次登场,甚至连盘山公路旁的枫树防火林也会在秋天化成两排焰火,于东山风景画上再添一笔。目前,洞庭山碧螺春拥有中国制茶大师7 人、制茶能手5 人,江苏省制茶大(名)师3 人,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11 人,碧螺春传统手工炒制工艺得到了大力保护,保障了茶香经久不变。茶农依然习惯将花果茶间种,每家每户都对此津津乐道,表达本地的茶不同于别家。
5、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哪个国家
洞庭山碧螺春仿佛提前拿到了剧本,在扎根之时,就与漫山桃、李、桔、梅、杨梅、枇杷等花果为邻,盘枝错根,茶吸果香,花窨茶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changguiguanli/2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