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是昆虫纲有翅亚纲蜉蝣目的动物,和蜻蜓一样属于比较原始的水生昆虫,至少在2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昆嵛山在4-10 月间都能见到蜉蝣的身影,其中5-6 月份是最常见的季节(英文名mayfly 很好地诠释了5 月是蜉蝣多数种类的盛发期)。蜉蝣(mayfly )是昆虫纲蜉蝣目(Ephemeroptera )所有物种的统称和俗称,蜉蝣目起源于二亿年前的石炭纪,是现存有翅昆虫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类群。
一般分为5个总科;细蜉总科,蜉蝣总科,蝌蚪蜉总科,五节蜉总科,小裳蜉总科,包括19个科。比如2015年的时候,美国东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大桥上就因为大量蜉蝣降低了能见度,桥面蜉蝣群厚度甚至达到了0.6米,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在古人看来,蜉蝣的生命极短(其实并不短,稚虫在水里的生活时间长),因而苏东坡在《赤壁赋》里留下名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蜉蝣目有哪些科
蜉蝣目(英文:mayfly,学名:Ephemeroptera)通称蜉蝣,具有古老而特殊的形状,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专家介绍,目前湖南沅江出现铺天盖地的蜉蝣,就是它们在进行交配。
2、蜉蝣目击者
蜉蝣目昆虫体形细长柔软,体长通常为3-27mm,触角短,复眼发达,中胸较大,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部分种类还有中央尾丝,稚虫水生,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绽放了最绚烂的光彩。为原始的类群,发现于石炭纪的古蜉蝣是古蜉蝣目的代表种,1907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下二叠纪岩石中发现Protereisma Sellards的化石,是真蜉蝣目最早的种。
3、蜉蝣目图片
黄昏或清晨时分,在近水处常能见到成群的蜉蝣飞来飞去进行配对交尾,交尾后的雌虫于水中产卵,产卵后蜉蝣成虫便会很快死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fangzhijingying/1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