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这里的益智就是龙眼,那么这益智粽里的配料,说不定就是蜜渍龙眼,变成纯甜味的了。它的叶片宽大,叶柄很短,叶背面密生灰黄色的茸毛,可以借此和北方地区常见的其他壳斗科植物区分开来。现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还会用黄米包粽子——要不相声里江米小枣的师傅怎么会叫黄米澄沙呢。事实上,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包粽子的原材料非常丰富,除了柊叶,还有芭蕉、露兜树等等。
而这次的益智粽,胡三省在给《资治通鉴》做注时,有更详细的解释,他说宋人以蜜渍物为粽;还引用顾微《广州记》的描述说,益智果可以密(蜜)煮为粽,味辛。在广西,包粽子用的叶子来自于竹芋科柊叶属的植物,比如柊叶、尖苞柊叶等等。而在北方一些山地丘陵地带,芦苇也不多见,人们包粽子的材料是槲树叶子,也叫桲椤叶。只不过南方比较温暖,多产竹叶,而北方相对寒冷,竹子较少,芦苇叶就成了主流。
1、粽子叶是什么植物长的
风土记》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除了告诉我们当时的粽子做法,还透露了一件事,那就是直到三国西晋时期,粽子和屈原故事还没扯上关系,人们吃粽子的时间也不只是端午,夏至也吃。当然也有不少人这样说,煮不煮都可以,煮了叶子软一点,要好包一点,当然叶子的。按照嵇含的描述,再结合周处在《风土记》中的记载,曹操收到的益智子粽,如果是叶裹米形式的,那可能就是用益智果或益智果蜜饯当配料的粽子。
2、粽子叶是什么叶子做的
张津给曹操送益智子粽的意图,书中没有记载,结合《三国志》等史书来看,有可能是在曹操和袁绍之子抢夺北方地盘期间,表示支持曹操。因此,刘裕收到的益智粽为用蜂蜜浸泡过的益智果,是蜜饯而非粽子。包出来的粽子也不像竹叶粽、苇叶粽那样是个三角锥形,而是扁扁圆圆的,像个枕头,吃的时候要切片煎熟。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记载,建安八年(203年),交州刺史张津尝以益智子粽饷魏武帝——给曹操送了益智子粽。
3、粽子叶是什么植物的叶子北方
目前关于粽子做法最早的详细记载,是周处写的《风土记》——是的,就是除三害的那个周处。这俩徒弟没事儿就在一块儿捋苇叶子……这实际就是在描述京津一带的粽子,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包袱,让当年的观众会心一笑。到了春节等重要节庆日子,广西人就会把柊叶粽包得很大,注重视觉效果;平日里包粽子,就会小一些,方便食用。
4、粽子叶是什么季节种植
可见,三国魏晋时期的益智粽,可能指代了两种食物,一种是以益智蜜饯为配料的粽子,味道大概率是甜中带辣;而另一种则是益智蜜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fangzhishouyao/1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