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手艺做蟋蟀罐的薛鲁,也在根据现代人的习惯做出改变,薄璧的盆、厚壁的罐,还有中等厚度的容器,我现在都能做。传统的蟋蟀罐分为南盆和北罐,南盆璧薄,相对轻巧,形状繁复;北罐璧厚,相对简约,保温性、隔音性较好。带有塘底的蟋蟀罐能很好地吸收罐内多余的水分,若蟋蟀生活的环境过于潮湿,便动态不好,底板不足。
薛鲁说,即便在声名显赫的蟋蟀产地宁阳,做蟋蟀罐的人也不多了,做罐子太麻烦了,茶老煮得好不好,行家一眼就能从颜色分辨出来;塘底要做好,必须人工一锤锤地敲打;传统蟋蟀罐想要实现工业化量产,几乎不可能。蟋蟀又称秋虫,自古以来,宁阳便是取虫宝地,这里的蟋蟀以骁勇善斗而闻名,被誉为江北首先虫。直径十几厘米的蟋蟀罐中,精心安放着饭板、水碗、厕所等器具,让蟋蟀食无忧,居于安,才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最好的一面。
1、蟋蟀盆垫纸
不少蟋蟀爱好者找出前一年使用的蟋蟀罐消毒、清洁时,经常在洗、煮过程中发现塘底脱落或破碎。蟋蟀用具与斗蟋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并演化出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从处理胶泥,到最终完成颜色的蜕变,一个蟋蟀罐要经历近3个月的处理,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随后经过销售,进入蟋蟀爱好者的手中。薛鲁说,自己继承了老一辈的手艺,做了十几年的蟋蟀罐,更要继续把这行做好,以后盖间漂漂亮亮的大厂房,做更多的蟋蟀罐。
2、蟋蟀盆的保养
在闻名于天下的蟋蟀产地泰安市宁阳县,有一位制作蟋蟀罐的年轻人,继承了传统手艺,每年为千万蟋蟀造出精美又舒适的家。将蟋蟀罐放在饵茶、石榴皮及中药材等组成的汤中反复浸煮,直到原本青白色的罐子呈近乎发黑的深褐色,这种处理方式俗称煮茶老,这种青白色的蟋蟀罐要在配置好的茶汤中煮3到4次,每次时长为一天一夜。
3、蟋蟀盆制作名家排名
薛鲁介绍,动态一般指的是蟋蟀在罐内的行动状态,由此观察蟋蟀的习性如何,底板通常指的是蟋蟀的体能、战斗素质。从他手中诞生的蟋蟀罐,不仅结实耐用,透气性还特别好,养出的蟋蟀精神好,斗劲儿足。买家定制的各种蟋蟀罐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按传统的说法,烧制好的青白色罐凝聚了灼烧时高温的火气,在这种环境中居住的蟋蟀也会像人一样容易上火,导致食欲不振,甚至脱水。
4、蟋蟀盆回收的价格表
蟋蟀罐有陶、瓷、玉、石、雕漆等多种材质制成,瓷质的罐不够透气,只适合短时间放置蟋蟀,传统陶土制成的泥罐则很好地解决了保暖和透气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817maji/1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