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自己吃过鸭子无数,杀过鸭子无数,还给鸭子褪过毛,就从没见鸭脖子上长出这么细细长长哺乳动物特有的发毛。在17世纪,欧洲地区的猎人们为了吸引远处的猎物,就有意识地从家鸭中选育出叫声大的个体进行繁殖,慢慢地演化出了柯尔鸭(澳洲地区的柯尔鸭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品系)。柯尔鸭的脖子比较短,相比同等大小的家鸭,腿更粗、更短,身体成梭形,尾巴短而不翘;但它的翅膀比普通家鸭要大,因此柯尔鸭是可以飞起来的。
小时候看《猫和老鼠》,见老鼠和鸭鸭亲如一家,就很好奇它们的后代,到底是鼠头鸭身,还是鸭头鼠身。瘤头鸭,又称麝香鸭、疣鼻栖鸭、番鸭或巴西鸭,欧洲许多国家称之为火鸡鸭,在法国则称为蛮鸭。国外某些优良瘤头鸭品系间杂交鸭,10周龄母鸭体重为2.2kg,11周龄公鸭体重为3.65 kg,每公斤增重耗精料各为3.27kg和3.26kg。
1、瘤读音
广东省海南岛的加积镇(琼海)因多养瘤头鸭,当地称瘤头鸭为加积鸭,曾有种鸭场。瘤头鸭与其他家鸭杂交产生的杂种鸭,在我国被称为半番鸭或骡鸭,其最大特点是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和肉质好,胸肉厚实,且公、母体重差别较小,与其他家鸭一致。瘤头鸭及其与北京鸭、建昌鸭的杂交鸭均具有良好的肥肝性能,3月龄以上肉鸭经过2-3周的人工强制填饲,每只可获肥肝300-400g。
2、瘤尾守宫蜥蜴
不是,瘤头鸭是肉鸭的一种,与其他家鸭不同属,是新大陆栖鸭属的唯一代表,但现已被视为家鸭的一种。在福建,瘤头鸭孵化分为三个时期,即头番(农历2-3月出雏)、二番(3-4月)和尾番(5-6月出雏),种雏鸭多来自头番一和二番。北部山区以古田县一带较集中,多养黑羽鸭;南部产区以福州为主,包括福清、莆田、惠安、泉州、南安、厦门等地,多养白羽鸭或黑白花鸭。
3、瘤鸭指名亚种
母鸭有就巢性,我国农村饲养者多用母鸭自然孵菢,每只母鸭可孵种蛋20个,有些地区采用母鸭先孵菢10d,再送孵化场代孵的办法。瘤头鸭的另一优良肉用性能是具有较好的饲料利用率,在一般情况下,10-11周龄肉鸭的每公斤增重耗饲料量不超过3.3 kg(相当于北京鸭7-8周龄的饲料利用率)。
4、瘤鸭南美亚种
瘤头鸭体躯长而宽,前后窄小呈纺锤形,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头中等大小,喙基部和眼周围有红色或黑色皮瘤,雄者较雌者发达,喙较短而窄,呈雁形喙。母鸭为2.5-3.0 kg,我国现有瘤头鸭的体重普遍低于这个水平。番鸭叫法很多,学名是叫疣头鸭,南方对其俗称火鸭,北方对其俗称火雁,此外有些地区又叫洋鸭。
5、瘤鸭指名亚种图片
柯尔鸭和家鸭在动物分类学上都属于雁形目鸭科,他们的起源与演化一般认为是由野鸭长期驯养而来,通过不同地理分布、繁殖特点等方面的长期驯养,形成了不同的鸭子品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044887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fz.360biao.com/fuhuayuchu/18113.html